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舟曲县

舟曲故事里的富民答案

 2018/06/14/ 08:57 来源:甘南日报 记者王朝霞 王力 杨晓飞

脱贫路上,企业何为?

舟曲故事里的富民答案

  记者王朝霞 王力 杨晓飞

  看到冯周琴时,穿着白大褂的她,正在实验室里整理试管,做着每天的例行工作。

  来天河菌业公司上班之前,城关镇罗家裕村的冯周琴,跟村里的姐妹们一样,是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农村妇女,守着家里的几亩薄田过着贫苦日子。如今,她已是天河菌业公司的一名员工。冯周琴告诉记者,天河菌业公司为她带来了希望。在家门口上班,还可以兼顾家庭。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自天河菌业公司在罗家裕村“落户”以来,村里乃至县城周边的农民,就多了一条挣钱的路。尚红莲家中有五口人,三个小孩都未成年,丈夫体弱多病,只能靠她在农闲时打零工赚点钱,一年辛苦到头也就收入1万多元。去年,尚红莲来到天河公司做清洁员,短短3个月时间,就拿到了5000元的工资。

  普惠于民是企业家应有的情怀。天河菌业公司从生产之初,就积极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全程参与菌种的培育和生产。此外,公司各个示范种植基地的建设,也让当地的贫困群众参与其中。农民在打工的过程中,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食用菌种植技术。

  2017年,天河菌业公司结合“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在城外村集中流转土地50亩,用于新建羊肚菌示范种植基地,吸纳当地贫困户参与其中。通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羊肚菌的种植模式及农户的种植水平已基本成熟,平均亩产可达300斤。以2017年市场价每斤60元计算,刨去材料、人工等成本外,每亩可创收9000元左右。

  天河菌业公司的总经理姜宝,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他凭着对农村和农民的一腔热情,把羊肚菌繁育种植基地选在了经历过重创的舟曲,希望能为舟曲县的脱贫攻坚尽一份力。姜宝说,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闲置的劳动力也是;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一定能够打开共赢局面。公司自投产以来,紧紧围绕“159”现代农业发展计划,以培育壮大羊肚菌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抓手,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树立产业扶贫新标杆,使其真正成为“朝阳产业”。

  羊肚菌繁育基地创建至今,已累计兑付务工人员工资达74万元。姜宝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结合正在推行的“三变”改革,让更多的群众以股东身份参与到企业生产与管理当中,形成人人是股东、人人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把天河菌业公司打造成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企业。

  除了姜宝,张建华是另一位想带着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企业家。记者一行来到大川镇桑蚕养殖中心时,张建华和他的合作人杨发荣正在桑树园忙碌着。

  现在,张建华的养殖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桑蚕养殖是一个绿色项目,蚕茧不用说,桑叶可制作茶叶,桑葚可卖鲜果、可做干果,还可用来酿酒。去年一年,养殖基地的22名固定员工,每人拿到了4200元的保底工资。桑蚕养殖是季节性工作,员工其余时间还可以干别的工作挣钱。

  对于企业的发展,张建华说,要扩大养殖规模,做产品深加工,初步形成产业链,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吸收更多的贫困户来公司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张巧巧是养殖基地的员工。她负责每天采摘一次桑叶,每次花费两三小时左右。这样的工作对她来说不算啥。她一边摘桑叶,一边和同伴说笑。张巧巧说话快得像放鞭炮:“好啊,比起我们在工地上抬水泥搬砖头强多了,工资高,能顾上家,还能干上自家地里的活儿。”

  “我们每次来摘桑叶用不了半天时间,张总却按一天给我们付工资。明年我要拿家里的土地入股!”张巧巧的同伴说。

  舟曲的设施农业之所以渐成规模,能够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好产业,首先得益于这里良好的气候条件。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积极推动,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投资环境好,企业愿意来。当地的创业者,也有更多的机会。

  脱贫攻坚,企业何为?舟曲模式,也是其中一种答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