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舟曲县

舟曲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8/06/15/ 09:18 来源:甘南日报 记者杨晓飞
合力攻坚奔小康

——舟曲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记者杨晓飞

  到过舟曲的人都知道,“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舟曲县情最形象的写照。而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贫瘠稀少、地形地貌复杂是舟曲最真实的现状。特别是在经历过“8·8”泥石流的巨大灾难后,舟曲县的脱贫攻坚任务更为为艰巨繁重。

  2017年以来,舟曲县紧抓中组部定点扶贫和省农牧厅、水利厅等省直厅局大力支持的有利机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大力实施精准脱贫促全面小康,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富民强县,以纵深推进环境整治促绿色崛起,以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促从严治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城镇居民、农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651元、6717元、5962元,同比分别增长8%、8.6%、10.9%;全县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1.8181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1.06万人,减贫7582人,贫困发生率由14.82%下降到8.91%;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886元增长到2018年的5962元,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村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委、县政府坚持将主要资源围绕精准扶贫来配置,不断加大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有效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至去年底,全县行政村通畅率达100%、自然村通达率达91%、自然村通畅率达71%,人饮到户率达90.6%、集中供水率达9.4%,易地扶贫搬迁13村1953户,危旧房改造11597户,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8%,动力电、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实现全覆盖,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91.3%,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产业扶贫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渠道。人多地少是舟曲县农村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和主要瓶颈。该县变劣势为优势,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将主要财力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集中投入,全面落实省上“365”、州上“168”和县上“159”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力有增收技能“三个一”工程,着力壮大提升优质经济林果业、中藏药材产业、特色养殖业,设施种植业、劳务经济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从岭藏鸡、中华蜂、中藏药材、核桃、桑蚕等5个富民产业规划通过省上评审,“舟曲核桃”“舟曲花椒”“舟曲从岭藏鸡”取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了29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占使用面积的83%以上,认证数量居全州前列。加上新种植的核桃、花椒、玫瑰、大樱桃、油橄榄等1.7万多亩,全县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24.9万亩。同时,梅花鹿、中华蜂等特色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使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更加稳固。

  县农牧局局长杨永良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舟曲县以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抓手,不断推进产业扶贫和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以实现“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的目标,调动贫困群众发展富民产业的积极性,提升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杨永良告诉记者,今年计划投入扶持资金1866.73万元,按照“159”农村工作思路,培育提升特色养殖产业,做大做强经济林果产业,不断促进群众的持续稳定增收。

  就农村“三变”改革推行进展情况,记者专门采访了舟曲县委农办主任郭晓云。他表示,在“三变”改革中,舟曲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带动作用,积极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整合农村、政府和社会各种资源要素的产业发展平台,确定了43个州、县、乡三级试点村,以“党支部+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解决空壳村问题的同时,达到了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目标。

  教育扶贫有效夯实了经济发展基础。该县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按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按每年5000元的标准为省内高职院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书本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现全覆盖,已为1918名学生发放生源地国家贴息贷款1107.4万元;舟曲振兴教育促进会累计募捐1077.61万元,发放奖学金、助学金441.5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2322人次。至目前,全县没有一个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因为贫困原因而辍学。

  健康扶贫为贫困群众带来福祉。因病致贫是所有贫困户里占比较重的致贫原因,做好健康扶贫因此成为减少贫困的有效抓手。近年来,舟曲县以人均1000元的标准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送健康”体检,组建由400余名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26支,已签约服务城乡居民近3万人,标准化卫生院实现全覆盖,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91.3%,使广大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有效修复。全县上下以“8·8”泥石流灾害为警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坚持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紧密结合,深入实施生态治理修复、封山育林、水源地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32.74%。同时,聘用3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护林员,年人均补贴8000元,按年人均补贴2000元的标准为208名草管员落实了管护报酬。率先在全省建成了第一个县级自然灾害综合预警指挥系统,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设立了87处群测群防预警点,构建起了“天地”一体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一系列有效手段的实施,使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青山绿水的良好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村道宽阔了,房屋变新了,口袋变鼓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心切了。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合力攻坚,为决胜全面小康铺筑“康庄大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