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玛曲县

玛曲县强化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9/01/18/ 20:0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徐锦涛 通讯员李虹雨

让党旗飘扬在贫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玛曲县强化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 记者 徐锦涛 通讯员 李虹雨

  在海拔3600米的玛曲高原上,每名党员就是一面先锋引领的旗帜,每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决胜脱贫的“战斗堡垒”,每个富民产业就是一条通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近年来,玛曲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责任,注重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各项工作。

欣欣向荣的玛曲大草原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自从2016年负责敦红村包村工作后,如何让村里的贫困户过上好日子,就成为帮扶干部加羊才旦一直思考的问题。

  特殊的生活方式,使草原上的男女老少基本上都有缝帐篷的手艺。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每逢节假日,就会有很多人在户外用到帐篷,欢度时光。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并集思广益后,加洋才旦决定在敦红村做大做强帐篷加工文化产业。

  万事开头难。起初,贫困户的积极性参与度不高,甚至还有抵触情绪。面对他们的不理解、不支持,帮扶干部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终于,在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贫困户的思想逐渐改变,全村11户建档立卡户和12户低保户加入到“索南央卓缝纫专业合作社”。

敦红村索南央卓缝纫专业合作社

  “以前我想干事,可总是失败,赔了不少钱。现在,在帮扶干部的真心帮扶下,前不久我还领到了合作社的分红。”如今已是合作社“领头雁”的建档立卡户根兰才让说,“我一定踏踏实实努力干,争取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如今,在各级帮扶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敦红村村集体经济颇丰,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由最初的30户减少到了1户。牧民群众完成了从思想到行动上的华丽转身,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贫困户在敦红村索南央卓缝纫专业合作社上班

  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党员:把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作为此生最大的理想。他就是全省第五届道德模范玛曲县阿万仓乡道尔加村牧民党员特布考。15年来,特布考每年给贫困群众送牛、送羊、送马、送钱,累计帮助贫困户100余户,总金额达200多万元。2011年在各级党委的支持下,他成立了玛曲县阿万仓乡特布考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13户贫困户入社,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余元。

  同样是牧民党员的欧拉乡达尔庆村牧民卓玛加布,多年来一直坚持义务捡垃圾和种草种树治理草原沙化。2017年,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创办了玛曲县欧拉乡蒋朵肥料加工有限公司,收购牧民家中闲散的牛羊粪,经发酵加工成绿色有机肥料后,销往全国各地。公司成立后先后吸纳了22户贫困户的富余劳动力,每位贫困户每月工资收入3000元,为贫困户谋得了一条稳定致富之路。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玛曲县按照“抓好党建促脱贫,围绕脱贫抓党建”的整体工作思路,坚持把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通过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与服务功能,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有了网格队伍后,遇到困难办法多了,群众诉求有着落了,小事不再无人管了,村民之间更亲近了。”齐哈玛镇塔哇村民才智无比感慨:“牧村‘开新花’了,村民的获得感今非昔比。”

  牧村“开新花”,得益于齐哈玛镇的网格化管理。

  齐哈玛镇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各村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将各个区域、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党员紧密联系起来、有效组织起来,探索建立了“党支部+党小组(网格长)+联户长”的服务机制,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全力推行包村包队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镇各单位干部职工与牧民结对帮扶,从而实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全覆盖。

  同时,齐哈玛镇党委经过探索和科学规划,制定出“牦牛专业化合理养殖是基础,草场流转经营是导向,生态文化旅游、劳动力输出、小城镇功能完善、畜产品加工和信息化交易是途径,草原得到保护牧民不断增收是目的”的发展规划。如今的齐哈玛镇成了周边川、甘两省的三个乡牧民生产生活的中心集镇。

  齐哈玛镇的“蝶变”,是玛曲县牧村基层党建抓队伍促提升、抓责任促落实的一个见证,更是夯实牧村党建工作基础、激活“改革一池水”的缩影。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玛曲县在配齐村党支部队伍时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以2016年村级“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将群众威望高、群众信任,能干事、想干事的牧民党员、致富带头人选入牧村“两委”班子,牧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近年来,筹资580万元维修村级活动室41个。注重强化村级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培训,通过采取岗前培训、定期集训、实践锻炼等方式,使党组织书记既成为党的政策的“明白人”,也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带头人”,通过“支部+阵地”“党员+群众”等方式加大政策、技能、“双语”等培训,教育引导群众主动脱贫,精准脱贫。

  一个产业,一条致富路

  采日玛镇采日玛村位于黄河上游重点生态保护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作为全县深度贫困村,采日玛村人均草场面积少,收入来源单一,交通不便。采日玛镇党委、政府积极施策,由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共同组成了“三级联络员”,通过牵线搭桥,为采日玛村成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一方面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招聘贫困户到公司务工,增加收入。目前,公司已吸纳贫困户48人。

采日玛乡的劳务输出队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尼玛镇成立了“玛曲县嘉让科技电子创业园”。创办之初,玛曲县和尼玛镇整合100万扶持资金,并探索“三变改革”模式,将周边的贡玛、哇玛、萨合、秀玛四个村的集体经济资金40万元以入股的形式投入到了园区。创业园经营领域涉及电子商务及创意产业外包服务,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服务和电子商务及文化创意人才培训等十余项业务。目前,有60余名贫困大学生在园区内创业。

采日玛乡的劳务输出队

  扶贫产业的生命力在于特色。位于舟曲县城西南部122公里处的木西合乡西合强村,依托高原特色牦牛繁育产业优势,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加大牦牛专业化养殖规模,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西合强村牧民才巴曾因家中突发变故而身无分文,精神一度一蹶不振。村“两委”多次上门劝说帮扶,为他担保贷款买牛。今年,村级互助资金又为他贷款2万元用于购买牦牛。在村“两委”宣讲三变政策时,才巴带头将牦牛入股合作社,并在合作社里打起了零工。如今,看着草原上成群的牛,他又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藏羊牦牛、牛羊毛纺织、藏盐加工……一个个特色产业,正在玛曲县这座高原小城蓬勃兴起、遍地开花。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