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卓尼县

卓尼力赛村:一张菜单迸发的小康动力

 2019/06/13/ 09:08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王占东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初夏时节,卓尼县洮河畔的力赛村成为绿水青山中耀眼的画卷——鲜艳的五星红旗沿着村里的道路绵延伸展,夏花绚烂的绿植簇拥着一座座农家院落,迎风飘舞的彩带成为庭院中充满动感的风景,游客徜徉在巷子里,围坐在茶桌前,享受着蓝天白云下的舒爽,微品一口清茶,一群群雀鸟从古色古香的房檐上飞过……

  这里是九色甘南、五彩卓尼的生动呈现。

  中午时分,记者穿越农家乐林立的巷子,来到杨彦如家的院子,这位39岁的藏族汉子充满笑容地走出厨房,他一边解开系在胸前的围裙,一边与记者打着招呼。

  “游客喜欢吃我的拿手菜——大盘鸡,刚刚做完!”在院落房檐下的一个茶几前,杨彦如一开口就说起了最近农家乐里的忙,“今年的客人比去年还多!你看,连我的老妈妈和媳妇都在帮忙洗菜!”

  记者环顾绿荫茂然的庭院,除了巨大的客厅和开阔的院子,还有5间供客人就餐的餐厅,每间房门和连接餐厅的廊道均由天然木材装饰,洋溢着清新雅致的天然之美。“这5个餐厅,最多可容纳60人就餐!每到夏天的周末,几乎天天爆满!”杨彦如说,“这几年,就在这个院子里我认识了许多来自省内外的客人,甘肃、陕西、四川、青海、内蒙古的客人都喜欢我做的大盘鸡,有的还成为经常联系的朋友。”

杨彦如在下厨做菜

  杨彦如介绍,就是凭借着这座开在自家庭院里的农家乐,近三年来,他们六口之家年收入稳定地达到了10万元以上,尤其是2017年开办农家乐当年全家一举脱贫,如今正行进在小康路上。

  “这得益于我们村搞乡村旅游,得益于我们绿水青山中品质好、成本小的天然食材。”说起农家乐带来的巨变,杨彦如充满感慨地说,“我从20多岁起就出去打工,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提过水泥、搬过砖,干过电焊、砌过墙……一年收入就是两三万元。孩子上学、老人生病更是让我在拉账中充满着担忧。2017年,在县、镇、村发展旅游中,我看着村里村外大变样,看着邻居们办农家乐月收入过万,就主动参加了镇上的厨师培训,在国家扶贫贷款支持下办起了农家乐!”

杨彦如展示农家乐菜单

  言及此,杨彦如从茶几下拿出了一张菜单。

  “你看,我们的主打菜就是我们家门口原生态的天然野菜,蕨菜、苦苦菜、灰灰菜、鹿角菜、尕角花、地达菜、野生蘑菇……游客们来我们这里旅游就是冲着我们的绿水青山和这些原生野菜,而这些菜基本是我们在山上亲自采摘,成本不大,但是端到桌上,这样的稀有菜品却身价大涨!”杨彦如说,“现在大家都说生态红利,我们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态的价值。在2017年大家开农家乐之前,山里的许多野菜根本不值钱,有些老年人采摘后到县城卖,越便宜越没人要,如今这都是宝!”

  “前几年,我妈妈查出了高血压,爸爸腰椎也不好,给老人治病我心里为钱提心吊胆!前天,我爸爸因腰椎病又住进医院,但现在我再不为老人治病中的花钱问题担心!”杨彦如掰着指头给记者说,“一是咱自己有了积蓄,二是老人都参加了新农合,第三,大病医疗还有救助。现在家里的‘两不愁、三保障’早已实现。”

  面对未来,杨彦如再次拿起了手中的那份菜单。

  “这份菜单就是奔小康的信心!”他说,“力赛村、卓尼县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力赛村共有农牧户57户290人,其中36户办了农家乐。

洮河穿过力赛村。

一条公路把力赛村与附近的景区连接在一起

  近年来,力赛村积极抢抓乡村振兴新机遇,主动融入“全域旅游”新格局,依托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和“环境革命”两大提升工程,实现村容村貌“华丽转身”,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铸造乡村旅游“金字招牌”,依托农牧村“三变”改革,奠定集体经济“深厚基础”,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服务”的脱贫致富新路子,2018年全村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00元。全村贫困户18户97人已全部脱贫。2019年5月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优秀村”。

  力赛,藏语意为“金身川”,传说是古时候从外地迁来三位居住修行的仙人,身上穿着金光闪闪的衣服而得名。

  如今的力赛村“一业兴、百兴旺”,农牧民群众“干劲大、信心足”,群众生活更是“家家富、节节高”,绿水青山正在农家乐里转化为金山银山,力赛的“金身川”语意正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