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夏河县

考古证实:西伯利亚丹尼索瓦人十六万年前曾现身夏河

 2019/06/25/ 16:34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首席记者 武永明

  科学考证:确定是夏河丹尼索瓦人

  “这块化石不是考古发掘发现的,而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夏河一位僧人手中辗转多次才到我们团队的。”张东菊说。

  夏河丹尼索瓦人化石的故事,始于30多年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夏河当地一位僧人到附近山洞里修行,意外发现了一块人体骨头,并上交给了当地颇有威望的六世贡唐活佛。博闻识广的活佛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块古人类化石,或有很大研究价值,转手交给与他相识的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兰州大学教授董广辉手中。

  当时,董广辉手头还有其他重要工作,这枚下颌骨化石研究便搁置了下来。

  2004年,张东菊从山东大学考古专业本科毕业后保研到兰州大学,师从陈发虎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并加入陈发虎教授的环境考古研究团队。

  在搁置了将近30年后,研究团队直到2010年才开始对该化石及其出土地——甘加盆地进行考古调查。

  “这枚仅有12厘米长的半个下颌骨化石,虽然形态信息有限,但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丹尼索瓦人最大的化石了,非常珍贵。我们通过DNA分析发现了一个人种——丹尼索瓦人!” 张东菊说。

  2010年开始,张东菊和她的团队每年都要到夏河地区考察寻访,探寻化石的出土地。直到2016年,团队终于确定了海拔3280米的白石崖溶洞就是下颌骨化石的发现地。2017年,下颌骨化石的测年工作与古DNA研究、古蛋白研究全面展开。

  “夏河发现的这枚化石,仅保存了古人类下颌骨的右侧,下颌骨附着第一臼齿和第二臼齿,其它的牙齿仅保留牙根部分,颌骨形态粗壮原始。由于这枚化石不是考古发掘出土,而且发现时间久远,要准确找到埋藏的地层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好在化石上的碳酸盐沉积物能提供珍贵的埋藏信息。”张东菊说。

  2018年初,与团队有密切合作的台湾大学教授沈川洲访问兰州大学,并带着化石碳酸盐包裹体返回台湾进行铀系测年。样品测年结果显示,该化石至少形成于距今16万年前。

  2018年上半年,下颌骨化石的古蛋白、古DNA分析研究同步展开。令张东菊他们欣喜的是,团队与德国马普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结果,在夏河下颌骨化石中发现了丹尼索瓦人特有的蛋白质,可以确定为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被命名为夏河丹尼索瓦人,是个青少年个体!

  “通过对化石的形态、年龄和分子学信息等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确定是丹尼索瓦人时,我们都非常惊喜!”张东菊激动地说。

  后续研究:最新研究争取年内发布

  连续多年来,张东菊每年有两个月出野外考察,其中有三周到一个月时间在夏河地区爬山洞、穿河谷。

  “白石崖溶洞位于夏河县甘加盆地北侧的白石崖山脚处,在河谷、山涧之间穿行,步行3小时才能到达。洞内是特别大的石头,人力根本搬不动。有一次我试图从石头间隙爬进去,不小心踩空了脚,差一点从距离洞口三四米的悬崖边掉下去。那天要是掉下去,命肯定没了,我的工作怎么办?我的学生怎么办?”张东菊回忆当时的场景时仍心有余悸。

  根据对溶洞的初步考察,在洞穴入口约80米的范围内,冬季的温度都在8-9摄氏度,在青藏高原严酷的环境下,这个相对恒温恒湿的洞穴适合人类生存。张东菊推测,这可能是当时的人类选择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8年,由张东菊带队,兰州大学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白石崖溶洞进行考古发掘,在距洞穴入口30-50米处发掘了两个探方共4平方米,采集了1400多件石制品,600多件动物骨骼。初步分析,出土石制品遗存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动物骨骼化石以较破碎的四肢骨为主,目前已鉴定出的动物种属有犀牛、野牛、野马、野驴、鬣狗和野羊、羚羊等。同时,在采集的犀牛和鬣狗骨骼上发现敲击和切割痕迹,经鉴定为古人类在该遗址曾较长时间生活。

  “今年,我们还将对夏河白石崖溶洞进行全面测绘,再次申请对洞穴不同部位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张东菊说。

  对于记者“围绕夏河丹尼索瓦人遗址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何时发布”的提问,张东菊给出了答案:“争取年内发布!”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 武永明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