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甘南新闻

甘南州:走出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之路

 2019/09/30/ 11:05 来源:农业农村部

  为了使退耕还林失地农牧民增加收入,合作市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将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就地转换为草管员、护林员。卡加曼乡录豆昂村村民张尕龙老人高兴地说:“过去我家里困难得很,地里种点青稞,青稞炒面是主食,穿衣吃饭经常发愁。现在我的地退耕还林了,每年有补偿,我又是生态护林员,我和老伴一年收入2万多元,国家政策太好了,我老年享福了。”在合作市像张尕龙一样的护林员有500多人,从生态保护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

  甘南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被誉为“青藏高原之肾”和“中华水塔”。曾经一段时间,由于气候变暖,草原超载放牧、森林过度采伐等原因,甘南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直接威胁到黄河长江流域生态安全。针对这一现状,甘南州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甘南州林业草原局副局长权宏林介绍,近年来,甘南州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建设,突出规划先行,建设定居点174个,定居游牧民14524户73708人;建设牛羊育肥和奶牛养殖小区59个;治理草原鼠害1573.5万亩;治理流动沙丘3.55万亩;小流域治理125平方公里;建设青稞生产基地25万亩。

  同时建成禁休牧和划区轮牧围栏、严格推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核减超载牲畜单位。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3.1万亩、各类荒山造林(人工造林)53.21万亩、森林抚育40.2万亩、封山育林31万亩,义务植树1660万株。湿地保有量面积达到48.88万公顷。通过加强生态保护,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之路。

  在加大生态保护的同时,甘南州围绕“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带农户、促增收”的思路,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合作市绿丰源草畜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1256亩,带动贫困户20多户发展畜草产业。打造的花海田园综合体吸纳当地困难群众就近就业60多人,年发放务工人员工资52万多元,增加了群众收入。

  牦牛乳资源是青藏高原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甘肃华羚乳品集团有限公司20多年来,不断开拓创新,建成了国内首家牦牛乳产业园,采用“公司+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打造牦牛乳全产业链,直接带动农牧户10.6万户,使更多的农牧民获得了现代农牧业的“红利”。

  甘南是距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特殊的地理地貌和传统文化,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光辉灿烂的红色传承文化,成为甘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源头活水”。甘南州坚持全域一盘棋,按照“点上抓景区、线上抓景点、面上抓景色”的工作思路,先后实施了59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化了全域旅游的空间布局。与此同时,通过举办香巴拉旅游艺术节、锅庄舞大赛、赛马大会等一系列重大节庆活动,向国内国际和五湖四海展示了甘南形象、传播了甘南声音、讲述了甘南故事。

  为了实现生态红利全域共享,甘南州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持续推进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营造了全域干净宜人的旅游环境。每年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任务中选择60个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作为旅游专业村进行重点建设,已建成旅游专业村184个。采取政策指导、项目扶持、惠农贷款、免费培训等方式,发展农牧家乐1784家。以“甘南有礼”为主题,将牦牛、藏羊、蕨麻猪、山珍野菜、青稞酒等原生态农林牧副产品开发包装成旅游商品进行销售,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使农牧民挣上了旅游钱。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