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夏河县

白石崖下的古城守护人

 2020/11/10/ 15:53 来源:甘南日报 记者 王志娴 杨俊妮 通讯员 高立平

  记者 王志娴 杨俊妮 通讯员 高立平

  牛毛细雨绵绵地下了两天两夜,尕卜藏老人不时走出自己的老宅院,蹙眉翘首遥望北边的达力加山。依循先辈经验,要知天气变化,观望达力加山即可。

  令尕卜藏老人牵肠挂肚的是那座十字城。这座城大有来头,历尽岁月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城墙长2193.4米,是典型的夯层夹棍城堡建筑。十字城廓因八个城墩得名,称八角城,当时主要用于军事防御,1981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最怕小雨长时间浸润,难怪尕卜藏老人看到达力加山顶灰蒙蒙的云层焦心不已。

  早在1969年,尕卜藏一家就住在八角寨,那时,寨子仅有五六户人家,尕卜藏任村队长。寨子距周边村落较远,北面是莽莽苍苍的达力加山,东西南三面是一望无垠的草原,狼群结对出没、肆意嚎叫,全村人畜安全的依傍就是这座古城墙。古城墙如同村民自家的院墙,它静静地守护着一方生灵,村民们格外爱护这道“平安墙”。从这时起,尕卜藏就担负起了看护墙垣的责任,此后几十年,风雨无阻,人墙共存。

  那个时候,每日都去城墙转一转,成为尕卜藏大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说:“并不是转悠一圈就完事,城墙每一个角落的细微变化,都要提前发现,以便提早修补。”城内任何一处,如果有水路堵塞,就会影响城垣墙基;若田鼠在墙根不远处打洞,就及时填埋;鸟雀飞鸣,怕到城墙上刨坑作窠,要及时驱赶;牲口多了,为防它们跑到墙根下纳凉、蹭痒,还要提醒村民看护好牛羊。雨雪天,两米多宽的墙顶最怕积水,水渗到墙内会引起塌陷、开裂,那些积水的地方,需要随时监控,随时填补,常常是紧急动员,全村上阵。

  1981年,考古专家曾评价,这处年代久远的古文物遗址,保护得如此完整实属罕见,这与尕卜藏和随后的几届村班子的尽职尽责分不开,也离不开村子里大家伙的自觉守护,他们的命运已经和这座古城紧紧连在了一起。

  50多年过去了,八角古城得到了越来越好的保护,州县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使古城风貌得以完整保留,结合小康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及文物保护利用,今日的八角城村巷整齐有序、干净卫生。特别是近几年,夏河县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以拉卜楞人文景观为中心,辐射八角古城、桑科草原和达尔宗湖等景区,古老城墙沧桑屹立,白石崖溶洞曲径通幽。各方游客进入“甘加秘境”,可以站在城外的观景栈道和观景台上一睹八角古城的巍然雄姿。

  古城保护带来的气象和变化让人们对这片古老悠远的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几年,尕卜藏老人年岁渐大、腿脚不便,但他依然每天去城墙边转转,他说只有每天去看看古城墙,心里才安宁;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每家每户、老老少少也像尕卜藏老人一样,一代代传承,用心呵护自己的家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守护八角古城。守护这座不言不语矗立千年的墙垣,在老人和大家心里,这已经成了他们的生命和不变的信仰!

  2019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近十年的系统考古调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研究揭示,在夏河县甘加白石崖发现的古人类下颌化石,与阿尔泰山地区丹尼索瓦人的古蛋白是一致的,这是鉴定这件化石为丹尼索瓦人最关键、最核心的证据,这项重大发现,将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的最早时间从4万年前推早至16万年前,这一发现,去年入选了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这一发现也为矗立在白石崖下的八角古城披上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使它更加古老、珍贵,庄严和神圣。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