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甘南州

【学党史·讲故事】甘南籍红军将领郭如岳

 2021/05/10/ 17:30 来源:甘南日报

  □ 韩小东(整理)

水口恶战

(1932年7月)

  1932年4月10日改编后,红五军团和红一军团组成东路军与红三军团发起漳州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5月28日撤出漳州,经龙岩回师赣南,准备寻机消灭窃据赣南苏区的粤军。7月初,爆发了中央红军战史上著名的一次恶仗南雄水口战役。

  1932年7月8日,郭如岳所在的红五军团担任截击任务,对南雄粤军实施围城打援。五军团派一个团包围驻南雄粤军一个团,郭如岳率部随五军团主力负责打援,在水口伏击粤军增援的新四师张标新部。9日,粤军援兵6个团赶至水口,粤军增至10个团。红五军团未知敌情变化,仍按原计划攻击水口,郭如岳所在的13军37师负责正面御敌,红三军负责迂回,结果造成很大伤亡。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亲自指挥部队同敌人进行白刃战,郭如岳再次负伤。紧要关头陈毅率领江西军区红军独立第3、第6师及时赶到,稳住了战局。7月10日,毛泽东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红1军团、闽西红12军赶到水口地区,红军各部对水口守军发起总攻,敌人向南雄方向溃逃,红军乘胜追击。

  南雄水口战役打击了陈济棠的粤军,基本稳定了中央根据地的南翼,为红军转战东线奠定了基础。

  南雄水口战役中,郭如岳所在的红37师激战2天2夜,伤亡较大,郭如岳负伤没下火线。战后,因为养伤,郭如岳没能参加红军东征福建的战斗。

浒湾战役

(1933年1月)

  伤愈出院后,郭如岳经汀州龙岩归队。

  归队后的郭如岳,任红五军团31师参谋长,和师长王如痴(1935年8月,与方志敏、刘畴西一道在南昌英勇就义)一起参加了随后的浒湾战役。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1932年10月起,红一方面军发动建宁、黎川、泰宁战役,开辟了“建黎泰”根据地,打通中央苏区同赣东北苏区、闽北苏区的联系,使三块苏区连成一片。1932年12月31日,周恩来、朱德在建宁发出《进攻黄狮渡、嵩市、占领金溪》的命令,进行金溪、资溪战役。

  浒湾是通向金溪的军事要地,1933年1月5日,郭如岳所在的31师配合红三军团击溃敌人一部占领金溪。国民党军迅速调动4个师进驻浒湾,企图在浒湾东南歼灭红军主力。红军决定以一、三军团为左纵队进攻浒湾东进之敌,五军团为右纵队进攻南进之敌。郭如岳所在的31师负责掩护一、三军团的左翼,辅助一、三军团主攻浒湾。1933年1月8日,在金溪以西枫山地区击溃吴奇伟和孙连仲的两个师,郭如岳在浒湾枫山铺公路的战斗中左臂负伤。红14军军长赵博生在黄狮渡战斗中牺牲。

  浒湾战役击溃敌人6个师,歼敌2000多人,实现了中央苏区与闽北、赣东北连成一片的战略目标,把抚河流域掌控在了红军手中,为打破第四次“围剿”和创建中央苏区闽赣省打下了基础。

军区参谋长

(1933年6月)

  1933年1月23日,周恩来、朱德一面致电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府立即派人分赴各县,加强北面光泽、资溪、贵溪、金溪的工作,紧急动员起来,须于1月底以前布置完毕。由此拉开了建政闽赣的序幕。

  1933年1月25日,方志敏创建的闽北苏区红11军在闽浙赣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邵式平、军长周建屏率领下,南渡信江,在贵溪上清宫与中央红军郭如岳所在的31师汇合,组成了红11军,归红一方面军指挥。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肖劲光,辖第31、32、33师,共4500余人。

  红11军组建完成后,立即挺进金溪、资溪交界地区,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相机解放了与资溪相邻的贵溪、光泽、南城、金溪等县的边界地区。

  1933年2月,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正式开辟了以资溪为中心区域的信(江)抚(河)苏区革命根据地。1933年4月,为了扩大和巩固苏区,中央苏区在江西和福建交汇地区建立了闽赣省,把闽北苏区和中央苏区联为一片,顾作林任省委书记,邵式平任闽赣省苏维埃主席。

  1933年6月,成立闽赣军区司令部,肖劲光任司令员兼政委,郭如岳任军区参谋长,余泽鸿任政治部主任。

  1933年7月,闽赣省党政军领导机关迁入黎川县城,方志纯任黎川县委书记。闽赣省下辖建宁、黎川、泰宁、资溪、贵山、沙县等26个县,主要进行土改、扩红、守卫战略通道和粮草军事物资筹集等任务。7月,红七军团20师组建完毕。红11军大部编入彭德怀东方军入赣作战,闽赣军区留守部队只有闽北分区20师的55团,军区司令部经常派出小队执行侦查、游击、袭扰等任务,遇有较大的任务,郭如岳亲率55团全部出动。

  自此郭如岳由红五军团开始转入闽赣军区地方工作。

军团参谋长

(1933年10月)

  1933年5月,闽赣省委开始创建红七军团。

  1933年5月,蒋介石在南昌行营,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临时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进行分离作战,以红一军团为基干组成中央军,在抚河、赣江之间作战;以红三军团为基干组成东方军,入闽作战。

  1933年6月7日,中革军委决定,赣东北红军第11军改编为第19师,闽北独立师、建黎泰独立师和邵光独立团等合编为第20师,组成红一方面军第七军团。郭如岳所在的红11军改编为红七军团19师,任19师57团团长。

  6月中旬,刚组建的红七军团19师被编入彭德怀率领的东方军第一次入闽作战,郭如岳留守黎川。

  入闽作战结束后,1933年10月28日,中革军委正式批准红七军团成立,寻淮洲任军团长,萧劲光任政治委员,郭如岳任参谋长,邓乾元任政治部主任。除原定所辖第19、第20师外,将红34师也划归红7军团指挥。

  34师师长周子昆,政委程翠林,参谋长袁良惠,政治部主任蔡中,郭如岳任红34师100团团长。红七军团组成后,留在闽赣省周边一带,在闽西北开展钳制敌人的军事斗争。期间郭如岳率部参加了洵口战役。

捉获敌旅长

(1933年10月)

  1933年9月28日,蒋介石乘东方军入闽作战之际,派周浑元率部攻占兵力空虚的黎川。军委电令东方军回援。

  洵口位于黎川县城东北20公里处,是江西、福建两省往来的要道。1933年10月,占领黎川的国民党军获悉洵口一带有千余名红军活动。为切断中央苏区与赣东北苏区的联系,周浑元命令第6师18旅旅长葛钟山率27、31、34团和黎川保卫团从黎川城出发,向洵口搜索前进。郭如岳率部在洵口东部5公里处,杉关西侧的飞鸢岭驻守。10月6日晨,葛钟山对郭如岳驻守的飞鸢阵地发动攻击,激战正酣,遭到回援黎川的彭德怀东方军打击,葛钟山退守洵口等待增援。7日,红三、红五军团,分三路攻击,歼灭洵口守军4个团,黄昏战事结束。

  8日,郭如岳率领闽北55团和抚东游击队打扫战场,搜获枪支弹药并在俘虏中捉获了化装的敌旅长葛钟山。

  战斗胜利结束后,郭如岳退守杉关。期间,福建光泽县苏维埃妇委会主席黄桂香听说红军在洵口打了一个大胜仗,立即组织慰问团,带上慰问品,到杉关慰问郭如岳率领的红军,并对受伤的红军战士进行包扎。

  1933年11月11日出版的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第2版用了三分之一的版面,报道了洵口大捷。称:洵口战役是第五次反‘围剿’第一战,‘活捉葛钟山’一战,成为运动战的经典之作,它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苏区的反动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红军苏区人民保卫苏区、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

分区司令员

(1933年10月)

  1933年10月9日,周浑元率领2个旅的救援部队赶到,红三、红五兵团撤离。郭如岳率领闽赣军区主力部队闽北55团在杉关组织抵抗,掩护闽赣省党政军机关经德胜关迁驻建宁县城。

  1933年10月11日,红一方面军给闽赣军区发出作战指示:“留郭如岳在牛田后方并指挥光资黎北地方武装,责成萧劲光给以具体布置,并派得力同志去光泽领导该县地方武装,逼向邵武行动,保护光泽及东方苏区,掩护牛田后方及运输安全”。

  10月16日,闽赣省军区司令员萧劲光根据方面军的作战指示,对闽赣省地方武装进行安排:责成光泽县在五都(水口、管密一带)建立新的游击队,掩护兵站、牛田后方及运输安全;闽赣省军区行营移至光泽牛田,建立巩固后方,扩大牛田区游击队,保护兵站;郭如岳重返20师,令其去牛田行营。

  1933年10月下旬,郭如岳率领闽赣军区主力闽北20师55团在杉关一带与周浑元第6师开展周旋袭扰,完成钳制迟滞敌军任务后,率部向北挺进,过里武、梅屏、鸭母关、黄坑,到达闽北分区所在的崇安县大安街,受到闽北分区书记薛子正、闽北分区司令员黄立贵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55团归还闽北分区建制。

  到达闽北分区后,红军总部电令郭如岳带领55团3营开赴建宁、泰宁和建瓯地区,对福建方面围剿苏区的敌军,开展侦查、袭扰、游击、截击敌军粮草弹药物资等战斗任务。

  1933年11月,收复黎川战役失败后,肖劲光调离省军区,叶剑英任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彭祜任政治部主任,郭如岳任参谋长。

  不久,红军总部撤销闽赣省军区,机关人员撤回宁都并决定成立抚东军分区,由郭如岳担任司令员,朱森任政委,黄道任政治部主任,抚东军分区设在江西资溪县城泸阳镇。

  同年12月,龙腾云接任抚东分区司令员,指挥红21师第62团继续战斗在闽赣交界地区。

重回五军团

(1934年1月)

  1933年底,郭如岳不再担任红七军团参谋长,曹里怀、粟裕先后继任红七军团参谋长。

  1934年7月,红七军团开赴闽北先后改编为红十军团和北上抗日先遣队,由方志敏带领向北挺进,转入外线作战,减轻了中央红军长征压力。

  1933年底,郭如岳调任红五军团13师任参谋长。和师长陈伯钧、政委宋任穷、政治部主任莫文骅一起参加保卫中央苏区的阻击战。自此郭如岳从闽赣军区和红七军团重返老部队红五军团,随董振堂参加第五次反围剿的一系列战斗。

  1934年4月,红七军团34师编入红五军团,原红七军团21师63团编入红34师,郭如岳任34师参谋长和100团团长。在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带领下,参加保卫闽西北区根据地的战斗。4月,广昌战役失败之后,执行中央“六路御敌”。在泰宁与建宁交界,组织梅口防御战,连续作战7天6夜,阻滞了敌军攻势,完成了牵制任务。8月5日至14日,红34师参加贯桥高虎脑战役和万年亭战役,扼守广昌经石城到瑞金的战略通道。

  1934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因为在庆昌久病,不能随军长征,郭如岳奉命离开红五军团34师,留守中央苏区根据地。

  后来,韩伟(1955年授予中将)接任了郭如岳34师100团团长。

留守苏区

(1934年9月)

  1934年9月,红军主力长征出发前,郭如岳因为身体虚弱,不能随军长征。红军总部电令郭如岳赶到于都的中央军区司令部,找项英司令员报到。

  接到命令,郭如岳骑着一匹骡子从会昌出发,途中遇到老首长何长工同志,两人略作交谈,并交换了坐骑。

  赶到于都,项英任命郭如岳为中央军区司令部第一科科长(作战科)。和项英、陈毅、龚楚、瞿秋白、贺昌、王金祥等中央分局领导人,指挥江西、福建、闽赣、赣南、闽浙赣5个军区直属地方独立部队和留守中央苏区的红24师、红10军继续坚持斗争。

  1935年2月,遵义会议以后,要求中央苏区和红军武装改变斗争策略,由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

  1935年2月,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决定分路从于都突围,将红24师等部队,分散各地开展游击战争。项英任命郭如岳为红24师70团参谋长,和团长周建屏、政委杨英率领部队突出包围圈,向福建上杭武平山区行动,希望与闽西根据地的张鼎丞取得联系。70团在向天门嶂山行军时被敌截击,损伤过半。次日分部突围,周建屏、杨英、郭如岳三人再度被打散,郭如岳独自隐蔽,断粮5日,食草充饥,饿晕倒地,被敌搜捕。

  1935年9月,被辗转押解到南昌行营军法处,判处“危害国民罪”,刑期15年,直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释放。后来,化名郭天任在第九战区战斗一线打击日寇。抗战结束后,流落上海。

抗美援朝

(1950年)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郭如岳给陈毅市长写信,陈毅市长收到信后,派交际员找到郭如岳,带他去见张茜(陈毅夫人)谈话了解情况。随后,陈毅亲自接见了郭如岳,并介绍郭如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处报到,担任九兵团教导团教育参谋。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解放军对台作战后延,第九兵团划归人民志愿军序列,由江南开到山东整训。1950年11月由吉林辑安、临江紧急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发起了长津湖战役。郭如岳所在的教导团留在了东北辽宁,负责整理前方转来的作战材料,作为教导团的教材。

  1953年6月,郭如岳带着朱德总司令签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回乡转业建设军人证明书”,回到阔别26年的家乡——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新堡乡朱旗村。

回归故土

(1953年)

  国难从戎去,国兴壮士归。

  郭如岳回来的情景,至今被家乡人口耳相传,恍如昨日。1953年秋天,郭老带着爱人,挑着担子,一头挑孩子,一头挑书籍,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走回了老家。对他的事迹,乡情们无不钦佩、自豪和荣耀。

  郭如岳酷爱读书,也爱藏书。他挑回老家的古籍,不乏善本珍品。有明崇祯木刻版的《文心雕龙》,康熙乾隆时期的铜板印本《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十三经注疏和二十二史。回到老家,郭如岳脱下戎装,过起了“倦将书作枕”的耕读生活。农闲时节,乡亲们总能看到手抚长须的郭老,一位精神矍铄的农家老先生,在场院树下悠闲地读书看报。

  1981年12月,已经身为民政部副部长的袁血卒,不远千里,一路颠簸,省州领导陪同,专程来到西陲僻壤看望老战友郭如岳,虽然离别多年,两人一见如故、悲喜交加、彻夜畅谈,并和家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郭如岳先后在临潭县政协、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任职。聘任文史资料委员期间,应中共黎川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约请,撰写了《闽赣省的建立和闽赣省军区》的资料文章。应福建建阳地委(今南平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约请,撰写了《闽赣军区的成立和抚东军分区的活动情况》。应于都县委约请,撰写了《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根据地的斗争情况》,《抗日战争中的片段回忆》。为州政协撰写了《郭如岳自述》、《参加武昌起义的朱克俭和李春魁》等文章,为研究党史、军史留下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

  因为红五军团的战友大部分牺牲,小部分投敌叛变,解放后经历过并留下,关于宁都起义、红五军团、赣州水口战役、闽赣省、闽赣军区、红七军团、抚东分区和留守中央苏区根据地的斗争这段历史情况的资料很少,郭如岳的回忆资料十分珍贵,成为党史军史研究的重要参考和引用材料。

  1990年,这位饱经沧桑的革命老人,在故乡甘南州临潭县朱旗村逝世,享年92岁。    (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