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碌曲县紧抓“培育主体、强化带动、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以构建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和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农牧户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坚持质量与数量并举,规范与提升并重,全面提高合作社发展水平,激发农牧户内生动力,先后下达4015.75万元合作社扶持资金,坚持把甄别是否规范运作和有无规模与效益作为资金扶持与否的标尺,以扶优助强为目标,助力全县“百社带千户”行动蓬勃发展,有效促进了全县农牧村发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在确定“百社”上精挑细选,更好的引领“千户”。对全县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摸底建册,把有实力、能发挥作用、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列入到“百社”当中,把“僵尸社”“提包社”进行了剔除。对列入到“百社”当中的专业合作社的名称、法人信息、经营范围、带动农牧户户数、年收入、分红资金量等信息进行详细造册登录,记录于“百社”名录之中。做到“百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农牧户”“合作社+企业+农牧民”的经营模式,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出乡村振兴产业引领的作用。采取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及入户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用群众听得明白的语言、耳熟能详的典型,解读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政策,组织动员农牧民群众积极加入专业合作社。全县5665户农牧户以牲畜、草场、劳动力等各种资源要素作价出资入社,吸收小农牧户,共享产业发展收益,从而使全县农牧户全部参与专业合作社发展,107个优质的专业合作社成为带动全县五千余户农牧户共同增收致富的“引擎”。

在制定“规范”上稳扎稳打,做实筑牢根基。各合作社逐步完善章程制度、规范财务,加强登记管理,并按照章程规定,实施规范分红和差异化分红。所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做到“六有”,即:有标识牌、有办公场所设备、有经营服务基地、有固定人员、有银行账户、有档案(档案柜、档案资料),确保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能满足成员的经营服务需要。各合作社成立了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做到“三会”记录齐全,签字完整。为进一步规范各合作社账务记录和管理工作,统一选聘了一家代理记账公司有偿服务为合作社开展日常记账业务,以此降本增效、统一标准、促进规范。多次下达“百社带千户”行动扶持资金,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对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机具购置及机具库棚建设、财务软件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做到了规范运行。先后成立了1个县级和7个乡镇级农牧村经济发展协调管理委员会,组建村级联合社10家,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层层联合、层层监督、层层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农牧民合作社相互之间、农牧民合作社与家庭牧场、种养大户、村集体经济等主体间的联合,带动农牧户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小农牧户与现代农牧业有机衔接的新生产模式,最终达到“百社”与“千户”之间共利互赢、风险共担、共同出资、共同生产、共创品牌、共享收益的目标。

在收益成效上奖罚分明,形成激先促后的效应。通过前期认定和筛选,全县共确定107家发展基础较好的合作社作为全县的“百社”基础社,依托这些合作社,带动5280户农牧户共同发展产业,全县农牧户入社率达到94%。同时在全县7个乡镇每镇确定了1个示范村,优先扶持打造示范社,逐步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示范社带动普通社的示范带动效应。如:郎木寺镇贡巴村洋祺牦牛藏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作为示范社,它自发将3个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专业合作社联合到一起发展壮大,彻底解决了合作社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发展的状况,形成了合作社抱团取暖的产业发展模式。2020年,该合作社年收入达到24万元,为入社的40户农牧民群众分红5.06万元,增加了农牧民群众收入。2021年初,碌曲县对规范运行且发挥效益良好的29家合作社进行表彰奖励,共计发放奖励扶持资金350万元,对阿拉乡吉扎村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郎木寺镇贡巴村诺尔勒种公牛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3个规模较大、运行较好、收益明显、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每社给予30万元的奖励扶持,有效的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在市场经济下顺势而为,示范带动成效斐然。2020年以来,碌曲县坚定“百社带千户”是承接“乡村振兴”、消除扶贫悬崖效应的根本举措,也是为涉藏地区农牧民群众量身定做的致富法宝。通过大力开展“百社带千户”行动,有效整合全县部分牛、羊、草场等生产经营资料,解放了农牧村富余劳动力,转变了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各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步入正轨,解决了专业合作社“小打小闹”的问题,形成了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经济发展布局。一是农牧民“走出去”的信心进一步增强。通过开展“百社带千户”行动,有效整合全县各类资源,解放了农牧村富余劳动力,鼓励农牧民主动外出务工,通过政府组织,人社部门积极与人力资源公司对接,做到“登记一批,对接一批,输送一批”,2020年,全县累计输转劳动力405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309人,总体劳务创收7000余万元。2021年,全县累计输转劳动力5062人,创收1.04亿元,其中省外591人次,劳务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二是农牧户“等靠要”思想进一步转变。通过实施“百社带千户”行动,增加了就业岗位,使一部分无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就地就近在合作社务工获取报酬,走出去的青壮年劳力通过赴外务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激荡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对于如何自力更生创造高品质的新生活充满期待。三是农产品“高精深”链条进一步完善。通过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品牌商标注册等一系列工作,农牧业产业结构发生转变,“市场”倒逼机制推动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如:阿拉乡吉扎村集体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加工生产和规范化经营平台,办理了食品生产许可证,打通了销售渠道,糌粑点心、石磨炒面、林下菌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州内外,深受市场欢迎。四是合作社“小弱散”状况正在改变。推动全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营,清退一批无生产经营场所、无成员实际参与、三年内未开展经营活动、未实现盈余分配、已搬迁、法人无法联系、无实际效益、无带动能力和无发展意愿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对组织机构不健全、经营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小、弱、散”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提升,将这一类合作社联合起来,以联合社或联户牧场的形式抱团发展。(高维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12月17日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2021年度碌曲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综述
- 2021年12月16日碌曲: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滋养为民情怀
- 2021年12月02日碌曲: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滋养为民情怀在真心为民办实事中解决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