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甘南新闻

家书:来自甘南草原的吟唱 ——记甘南著名诗人桑子

 2022/01/19/ 11:29 来源:甘南日报 作者:瘦水

  □ 瘦水

  医院里待着,检查身体的父亲,似乎是睡着了。

  看了看17℃左右的温度,适合昏睡,尤其是漫长的排队等候,好在医院的走廊上有长椅,符合人生是漫长的等待这一流行说法。

  像极了一个人,秃头,稍胖,胡子拉碴,微笑着从身旁走过,他微笑的样子很像桑子,也是这类人对世界的惯常态度。看见这类人,内心似乎温暖了起来,阳光了起来。

  桑子,原名张筱兑,又名小兑、笑对等,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授,因为他的那些动人的诗句,我们在甘南草原相识。客观地说,我所喜欢的阅读与创作,无不与他有关,这就有些近墨者黑的意味了,当然我是心存感激的。桑子是陇右高原典型的农家子弟,加上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出身,更加恪守祖宗的家规与祖训,是一个身在草原却又践行着农耕文化的读书人。他的坚守中更多的是黄土地带农业文明的血脉,这种继承和恪守,使他的生活简单、纯朴、热情、细腻,也就有了后来的诗人桑子在八十、九十年代的甘肃乃至中国诗坛上的声名鹊起。那时谈论甘南草原的现代诗时,人们更多谈论的是阿信和桑子,他们与草原抒情风格迥异的诗歌特质,也让甘南诗歌慢慢地走向了中国诗坛。

  爱情显露出诗人的少年天性,他在合作小镇上摆过书摊,是为了每天能目睹在单位门口进出的姑娘:“春雨中花朵绽开了/小树开始了生长/因为怀念我来到了山岗/因为怀念我将要居住在山岗/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凝望着光明/照在你的脸上/凝望着晶莹的绿披挂在你的身上/没有贫富如同红艳的酒/没有贵贱如同靠岸的船”。

  亲情蕴藉着诗人的成人品质,他大半生奔忙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为的是尽力安顿好陇东乡村的血缘家庭:“我要行善,焚香以求你的身心真实/恬然领受你的性命/咀嚼天意的欢乐/身肩血缘的忧苦/孩子,我不能予你锦衣之好/而你却予我明月在怀/清风鼓袖”。

  友情增长了诗人的知性与智性,也唤醒了诗人心中诗歌的儿女,草海为床,星星为屋,使他在心底为生命的幸福举起杯盏,为流离的魂魄燃起了柴薪:“万物的归宿,在黑夜中进入了更深的思想/如果伸出的是慧心之手/就有另一只紧持玉壶/提前击穿夜的心脏/地上的火/天上的星/没有什么光辉不可以表达/没有什么罪恶不被照亮/也没有什么美丽/不可以想象”,诗人的思想飞得很远很远:“焚林的鸟,弃水的鱼/黯然胼胝沧桑的人/肯将头颅与黄金/轻松一掷的高远的心/是他们教我将远志托付悬冰/素心以待幽独的心结/”。

  这些优美真挚的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亲情的坚守和对友情的寻觅,更在九十年代的高原学府和草原风靡一时,成为包括我在内的学子们经常朗诵的诗作。因为爱,因为桑子的诗句,那时的我们在甘南草原经常忍不住眺望远方,在格桑花花丛中喝得酩酊大醉,口中呼喊着心上人的名字。

  然而生活终究是生活,在家里人的再三催促下,桑子找到了现今的爱人,而他对于女儿的爱更是人尽皆知,校园里总有他挽着女儿穿着军大衣走来走去的影子,这是师院里独特而又充满亲情的亮丽风景,有时候讲课的桑子和他的学生都能听见操场上晚儿的叫声,桑子也被一位喜欢他诗歌创作的评论家称为“甘南最好的父亲”。

  桑子写下了大量充满哲思的诗句以及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前期的风格充满了浪漫情怀,中期开始介入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了深具抒情意味的《红缨,1921》《长征》《遵义,1935》《延安》等以历史为主题的诗歌系列,后期则主张诗歌的哲理性与散文化,《迷醉》《游走》等长诗洋溢着东西方文明碰撞后的感受和喟叹,有着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交融后的灿烂之美,而他追求的诗歌的散文化,很适合桑子的胸襟和对人生的任意抒发。

  桑子的内心是大同的,是典型的儒家“中“的哲学,他的族别意识很模糊,类似人都是人类的想法,而在乡下蹲点调研期间,他与当地的农牧民风雨同归,睡在同一张大炕上,为有时候能吃上一碗加上腊肉的面片而心怀感激,村里人很喜欢这位从不摆架子的大学教授,他也写下了许多关于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促进经济与教育发展的论文,其中有些纪实性散文不失为经典,他将这些随行笔记编撰成书,定名为《尘嚣:一个中国半农民的故事》。而教学的成果是《宋代文官集团研究》,获得甘肃省高校社科评奖一等奖,成为许多院校研究宋代政治体制的重要文献,而《桑子诗选》为我们平乏而单调的生活送来诗歌阵阵馨香,安慰着枯燥的内心,温暖和促发着我们真善美的性情,让我们寄予人间大爱与大美,他也因为平凡岗位上的倾心劳力,被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评选为全国模范教师。

  在桑子给妻子过生日的餐桌上,已经有些须发花白的桑子歌声优美,他爽朗的笑声弥漫在屋里,让人感觉到了生活的踏实与生命的美丽。正如他内心的善良一样,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眼中是纯朴而多情的,这样的心态让他走到了今天,也感染和熏陶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最喜小儿无赖,村头卧剥莲蓬”。这是桑子老师经常吟诵的诗句。愿我们以这样的心态上路,珍惜现在,像桑子一样善待万物,为人世留下美好的歌吟。

  最后,让我们再读一遍1987年桑子写给母亲的这首《家书》,权当结束了这篇文章吧。

  如果我活着

  是你的幸福

  那么,我活着

  好好地过完一生

  从此往后

  再也不去陌生的街头

  眺望迷茫的远方

  再也不去喧闹的城市

  独自孤独

  然而,所有的生命

  都会死亡

  如果我的死

  会成为你的灾难

  那么,请告诉我该怎么办

  在苍茫的草原

  秋天的风

  送来了你的声音

  在高高的天空

  你微笑着凝望我

  淡淡的表情

  给我温暖

  我想告诉世界我的一切

  可是涌上心头的

  全是泪水

  秋天的叶子

  纷飞而落

  那些小茧们

  贴在大树之上

  能告诉我这是夏天的哪一只蝴蝶

  能告诉我凋落了的

  又该是夏天里的

  哪一朵鲜花

  在苍茫的草原

  我活着

  可是我不能给你任何帮助

  不能帮你们安度冬天

  我只能在这里等候

  等候明年的第一朵花

  悄悄开放

  等候明年的第一只蝴蝶

  如约飞过

  一一桑子《家书,No,1》一

  作家简介:

  桑子,汉族,原名张筱兑,又名小兑,甘肃静宁人,生于1964年6月,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来到甘南,从此扎根甘南教育事业。1986年至1997年间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诗歌,并在这一时期奠定了作为中国青年诗人的地位,主要作品有系列组诗《告诉亲人》《秋歌》、长诗《红缨》《延安》《游走》《迷醉》等,桑子的诗歌充满了对尘世的热爱与关怀,他的诗歌着情细腻,文笔精炼,情感充沛,是中国诗坛少有的草原诗人,作品入选《青年诗选》等重要文学选本,获甘肃文学评奖优秀作品奖等,2012年7月,《桑子诗选》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现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教授,致力于宋朝文官集团学术研究,201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宋代文官集团研究》一书。桑子的杂文、随笔则归入《尘嚣:一个中国半农民的故事》一书,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发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