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碌曲县

碌曲县立池村民小组的新变化

 2019/07/18/ 17:00 来源:每日甘肃网

  沈江平

  立池自然村位于山大沟深的碌曲县阿拉乡田多村的洮河畔,距离乡机关以南不足一公里,共有农牧民群众47户307人,可利用草场面积1.1万亩,耕地950亩,林地999亩,各类牲畜存栏930头只匹,这里建通便利,通讯便捷,是田多行政村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一个村民小组。2015年该自然村被确定为碌曲县生态文明示范村试点建设对象以来,县上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05.97万元,硬化完成了5米宽的村庄主干道1000米、3.5米宽的巷道1500米,在巷道间和村庄边修建排水边沟1500米,并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购置安装太阳能高杆路灯50盏,铺埋安全饮水管网3000米,为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依存,在村庄边的小沟里设计修建了层层递进的阶梯式溪泉泊水景观,使依山傍水的原始自然生态未受任何破坏,在村庄边的沟壑里流淌了千年的山泉边修建了河堤护坡500米,放眼望去,护坡上种植的景观草是那样的绿鲜,通过大力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使往昔垃圾乱倒的小沟河道成了一处清泉流淌、湖水清澈、芳草萋萋、美轮美奂的绝佳美景。

  试点规划建设中,通过实施公共设施,在村庄两侧分别修建环保型公厕1座,使往昔无厕户和行人随地大小便的恶习不再存在;在巷道内摆放垃圾桶30个,配置装卸式垃圾箱3个,购置垃圾转运车1辆,并由乡村两级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运,极大地改变了过去污水随地泼、垃圾村边倒、废弃物水里淌、塑料袋满天飞的陋习。与此同时,在自然村内新建了1座30平米的卫生室,新建了1座20平米的农牧民书屋,新建了1座30平米的便民超市,在新落成的1000平米的村民文化广场上装置了健身器材10架,在广场设置了生态宣传栏2个、政务公开栏2个,建成硬化标准篮球场1个,在村道、巷道和山泉护坡边栽植四季常青树木200株。

  推动农牧林副产业配套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立池自然村的群众祖祖辈辈都是依托种植业和养殖业过日子的,由于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虽属典型的高海拔半农半牧区,但在这片黑土地上种植的青稞、油菜、洋芋都要比毗邻村庄产量高,加之村庄左侧的立池沟纵深开阔、水源充沛、林密草茂,高山草甸和灌木草场分布面积较广,耐牧性较强,因此养殖犏雌牛和蔵系绵羊以及蕨麻猪条件得天独厚。为了使农牧民辛勤务劳的的农畜和林副产品尽快转变成哗啦啦的“票子”,试点建设工程中,州县两级将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同步跟进,在村边醒目处修建了村庄标识牌1个,新建占地面积160平米的手工艺传习作坊1座,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工艺和非遗提供了条件;通过协调通信单位大力支持,搭建了农微商平台1套,使农牧民网上浏览各类信息更为便利和直观;在发改、住建、旅游部门的协调支持下,村上2户脑子活、观念新、有实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农牧户经营起了藏家乐,世世代代侍弄惯了庄稼和牧放牛羊的农牧民如今也在市场大潮中做起了生意,尝试着当“老板”的滋味。

  民宅民房建设是农牧村建成小康、走向富裕的一项硬性指标,民居的安全和新旧、实用是一个村庄发展变迁最直观的见证。在全力实施生态示范村试点建设中,县乡两级将25户房屋陈旧破败、年久失修的农牧户列入危旧房改造对象,通过每户补助资金12500元,经过国家投入和广大村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历经科学施工、精心改造,使危旧房改造户的地基、墙体、梁柱、屋顶等多个环节得到了有序修缮以及抗震加固,使他们的住房焕然一新;对40户每户投入资金9000元,实施了以住宅墙体、院墙、大门为主体的风貌改造工程。目前,经过改造的这些住房成了村上最光鲜、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如今正是农牧忙季,走进民风淳朴厚道、民宅院墙一新、建筑特色浓郁、村容干净整洁、群众安居乐业的立池自然村,崭新的藏寨依山傍水端庄地坐落在阿拉乡机关斜对岸的洮河畔山脚下,藏民族特色鲜明的生态示范村落在高原艳阳的照耀下显得那样恬静秀丽,看着老人们怡然自得地或坐在广场边聊天,或围着金黄色的嘛呢经筒转经,小孩们在广场上玩耍嬉戏,清澈的山泉在村庄旁的立池沟里哗哗地流淌着,护坡边播撒的青草一派绿意盎然,蓝天白云下,人居环境是那样可人而舒适,一排排民居显得那样整齐而俨然,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再像往昔那样匮乏和单调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溢于言表,乡村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城乡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已在这里初现,相必它的示范效应和影响力将是长久而深远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