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夏河县

发现高原适应基因的最后一块拼图——夏河丹尼索瓦人“现身”记

 2020/01/19/ 14:45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耿睿 通讯员任妍

  你多少岁了?我16万岁了

  在考古研究中,确定一块化石的出土地和出土地层,直接指向就是为其定年代和定人种,而年代和人种是接下来开展研究的首要和必要条件。发现打制石器后,张东菊2017年向国家文物局递交了发掘申请,以期通过发掘获得该洞穴遗址的古人类活动信息,但未获批。

  2018年她再次递交申请,得以批准。2018年夏天,团队前往发掘,经过一个多星期艰苦的发掘,团队找到了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骨骼,“后期如果测得这些石制品和动物骨骼也形成于16万年之前,那就进一步印证了之前夏河人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而16万年的测年结果于2017年就“出土”了。

  紧接着,通过确定出土地层确定形成年代的方法、以化石骨骼为材料的铀系测年法、以及ESR测年法等均因不可操作或对化石损伤太大也被一一排除,化石定年工作一度毫无进展。这时,附着在化石表面的“脏脏的”碳酸盐沉积物引起了团队的注意,“碳酸盐沉积物就和洞里的石笋一样,我们之前知道它是碳酸盐沉积物,但有很多泥土掺在其中,觉得不能用,后来没办法了我们想要不试试吧”。

  团队将从化石表面采集的沉积物交给有着多年合作关系的台湾大学沈川洲教授,沈川洲开展了铀系测年,测出沉积物形成于16万年前,“用碳酸盐沉积物测年准确性非常高,它的形成一般和化石同期或者晚一些,所以可以说沉积物的年龄代表了化石最小的年龄”。团队为此测年结果异常欣喜。

  但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结论、使其更具有准确性和说服力,团队又对化石表面的沉积物增加采集了两个样品,两个新样品测定的结果依然为16万年左右。这更新了之前《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张晓凌等人的研究结论: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是4万年前。

  你有什么贡献?我解决了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高原适应的关键基因的来源问题

  2010年,《科学》杂志发表了关于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高原适应的关键基因EPAS1。

  2014年,《自然》杂志发表了藏族人的EPAS1基因可能来源于古老型智人丹尼索瓦人的研究成果,此项研究由华大基因等多家国内外科研单位完成,他们在丹尼索瓦人完备的基因组中也找到了EPAS1基因。但令人疑惑的是:丹尼索瓦洞海拔仅有700米,在海拔700米的地方生活并不需要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的EPAS1基因,丹尼索瓦洞丹尼索瓦人怎么会有EPAS1基因?它又是如何传给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的现代藏族及夏尔巴人身上的?

  这一问题成为EPAS1基因来源研究中的最后一环,也成为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过程研究、丹尼索瓦人迁徙研究及厘清东亚直立人、古老型智人和现代智人演化及相互关系的关键节点。

  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的研究成果正好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性答案:青藏高原世居的现代藏族和夏尔巴人的EPAS1基因来自于夏河人。论文发表后召开的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会暨专家咨询研讨会上,金鑫教授受邀参加,他激动地指出:“这好比一张拼图,你们找到了拼图中的最后一块”。

  近日,张东菊和10名学生组成的发掘团队再一次在白石崖溶洞开展发掘工作,“已经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逐步解决以上诸多关于丹尼索瓦人的问题,使白石崖溶洞成为丹尼索瓦人研究的另一个中心,也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但这不是一代人的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耿睿 通讯员任妍文/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