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舟曲县

十人亲述·十年变迁——十名亲历者讲述舟曲灾后十年浴火重生实录

 2020/08/10/ 19:29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文洁

  (五)何志宏(舟曲县城关镇三眼村包村干部)

  8月8日上午,不少市民自发前往舟曲县追思园。

  记者看到何志宏和他4岁的儿子。

  十年前,他的4名亲人遇难。

  如今,儿子紧紧依偎在父亲怀里。

  何志宏的家在月圆村,当年泥石流冲毁了房屋。2013年他搬入罗家裕老城区馨苑小区居住。

  何志宏不愿意回忆以前的事,更愿意向前看。不过,他的话题始终离不开月圆村。

  他说,村里三分之二的村民搬到老城区的安置房居住,住上了楼房,开始了新生活。

  他还说,月圆村现在都是水泥路,道路通到每家每户门口,路宽了,路灯亮了,村里的房子越修越好,村庄越来越漂亮,生活环境、居住条件都变好了。

  “现在到村里转,大家都说党的政策好,国家的政策好,看病能报销,上了年纪还能拿养老金……”

  在何志宏看来,村里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群众生活态度变得积极乐观,更为难得的是,大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前垃圾到处扔,现在手里攥着果皮纸屑四处找垃圾箱,县城变干净了,大家不好意思随便乱扔垃圾。”

  何志宏说,人不能总生活在悲痛中,要努力向前看。

  (六)薛育英(舟曲县馨苑小区住户)

  今年63岁的薛育英,住在舟曲老城罗家峪安置区,这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馨苑小区,意为温馨的家园,新的家园。

  来到7号楼6层薛育英的家,两室一厅的住房,收拾得干净整洁,窗台上盛开的花朵,鱼缸里游动的鱼儿……薛育英正陪着小孙女念儿歌,儿媳妇陪着大孙女写作业,如今他们一大家人生活在这里。

  十年前,泥石流发生时,薛育英外出干活躲过一劫,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失踪。

  “我就像疯了一样的往回跑,跑到彩虹桥附近一看,什么都没有了……”薛育英的声音低了下去,他说,提起这个事就难受。

  此时,小孙女钻进爷爷怀中,老人疼爱地抱着孙女,脸上的表情缓和了。

  月圆村的一部分群众分散安置在小区里,村民碰到后都会相互打招呼,聊上几句。薛育英的儿媳妇说,灾难发生后的前几年,老人的情绪一直不好,经常叹气,但什么都不说。这几年随着两个孙女相继出生,老人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

  “有时候忙,顾不上接送孩子,我爸就帮着接送,他现在出门多了,也爱跟人交流了。”

  下一代,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薛育英也笑了。

  (七)杨延玉(舟曲县一中副校长)

  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杨延玉在舟曲县城关镇一小任职,她的几名同事遇难。

  “前些年,回忆起那场灾难,我就会大哭一场……” 杨延玉说,尽管不时悲痛,但家乡重建,让她由衷地感恩时代,感恩社会。

  这十年,舟曲的发展变化特别快,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也越来越便利。舟曲人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杨延玉举了一个例子。2015年,2018年,她带高三毕业班,每年6月初,高考学生放假,都能看到孩子们去献血的场景。

  “舟曲参与无偿献血的人特别多,是因为大家见证了大爱情怀,全国各地的人民都为舟曲献出了爱心,让舟曲人民从失望、绝望中走出来,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和温暖。现在,大家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让爱延续。”

  多年来,杨延玉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参加无偿献血。她说,我的血液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是对社会最大的回馈。

  十年来,在杨延玉的教学中,感恩教育贯穿其中。“心怀感恩,就会发现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也一直告诉孩子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杨延玉说,下一步,自己将继续把感恩教育延续下去,让更多人感受生活中的阳光、温情、身心愉悦,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八)杨文静(舟曲县一中高二学生)

  2010年,杨文静7岁,父亲在泥石流中永远离开了她。在此后的多年里,她慢慢长大,然后长久地陷入痛苦。

  “经历过这种灾难永远不可能忘记,只是尽量不去提起。”十年了,提起这些杨文静的眼圈又开始泛红,但她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

  杨文静的语文老师说,杨文静特别爱笑,笑起来特别好看。“我的这个宝蛋蛋,学习成绩也好,明年一定能考个好学校!”听到老师的表扬,杨文静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这些年,我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哥哥很不容易,我就越发努力学习,想让妈妈高兴。”

  多年前,杨文静常常在想,为什么来开家长会的不是爸爸,为什么妈妈经常沉默……但她却不敢和妈妈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文静长大了,她明白,有些事永远不能重来,她决定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未来。

  初三年级开始,杨文静变了。她变得积极乐观、活泼开朗了,开始和妈妈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校园生活的趣事。渐渐地,她发现妈妈也变了,感觉生活没有那么沉重了。

  “小时候和别人不一样,不代表长大了有残缺。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的未来变得更好!

  (九)罗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纪念馆讲解员)

  前往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纪念馆参观的市民逐渐多了起来。一场讲解下来,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2010年,20岁的罗虹大学刚毕业,在兰州备考。8月8日,她辗转回到家时,家乡已是满目疮痍。

  看到家人都忙着救灾,救援人员也从四面八方赶来,罗虹去做志愿者,帮助运送物资。她说,扛不动一箱矿泉水,就分成两袋用手提,那段路长3公里左右,她咬牙坚持。

  “当时,全国各地的人都在帮助舟曲渡过难关,作为舟曲人,更要尽自己所能去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我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一定能战胜灾难。 ”

  2015年,罗虹成为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她通过讲解,将舟曲人民的感恩精神,奋进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感受到舟曲不屈的精神。

  “这些年,舟曲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积极投身对家乡的建设,你看,重建之后,舟曲的山绿了,树多了,峰迭新区拔地而起,公园多了,环境好了,四处盛开花朵,县城越来越美丽。生活改善了,舟曲人民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十)张继强(甘肃建投一建公司第六工程公司党支部书记)

  “参加工作以来,参建过很多工程,但舟曲灾后重建项目,让我一生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

  2011年6月28日,张继强作为舟曲灾后重建项目参建人员,第一次来到舟曲。

  初到舟曲时,县城里仍能看到残垣断壁和泥浆冲刷过的痕迹。两座山夹一条江、一条公路,让人倍感压抑。“当时,甘肃一建公司参与建设的是峰迭新区,是舟曲灾后重建安置的重点区域,由我们甘肃一建建设的共43栋楼,占峰迭新区建设工程近40%。”

  张继强说,为了让当地群众尽快搬进新房,受灾群众安置工程和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最先开工建设。

  “工程建设初期,我们组织当地的一些群众参与建设。一是工地缺人,二是为当地群众盖房子,我们也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其实,最主要的是想帮他们一把,让他们有事做,希望能暂时缓解一下悲痛的心情。”

  来到工地工作,张继强很快发现,他们充满感激,大家都特别努力地工作,精神面貌也逐渐好了起来。

  “工程建设结束后,看到空地上建起一座新城,我的心情特别好。看到当地群众的笑容也逐渐多了,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感到很欣慰!”

  2012年9月,所有工程完工完成验收后,张继强离开舟曲。“那之后,还不时接到当地群众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问问我的近况,逢年过节问候一声,我心里特别温暖。”

  近几年,张继强陆续回过几次舟曲。他说,看到峰迭新区变得繁荣起来,群众自发跳起广场舞,祥和而惬意。

  他说,真的很高兴,看到舟曲人民满怀新的希望,建设着全新的未来。

  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