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甘南新闻

九色甘南 迷人的香巴拉——甘南州推进全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纪实

 2020/07/31/ 08:55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张文博

跳起锅庄,欢迎远方来客。

尕秀村帐篷城。本稿配图及视频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拍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蓝天悠悠,白云舒卷游走;牧草青青,风吹草低见牛羊,悠然怡人的甘南美景让人沉醉。无人机航拍镜头下,帐篷城108顶大小各异的帐篷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组成了藏族吉祥八宝图中的莲花图案,镶嵌在秀美的草原上。品藏餐、唱藏歌、跳锅庄,游客和牧民亲切互动,帐篷内外也是好生热闹……

  近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将旅游业确定为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文化旅游作为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点,转型跨越的有效切入点,富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坚持挖掘文化内涵,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全域文化旅游发展之路,实现了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连续5年的“井喷式”增长。

  擦亮生态底色 实现绿色崛起

  一排排风情浓郁的藏家民居整齐排列,一条条笔直整洁的水泥道路通达各户……乘车从曲县城出发,沿国道213线向西南方向行驶20多公里,一座秀美的藏族村庄便映入车窗。她就是曲县海镇秀村,是甘南州第一批建成的游牧民定居点。

  四五年前,还只有60多户人家,群众还住在帐篷里,过着居无定所、栉风沐雨的游牧生活。

  “以前老人看病、孩子上学困难重重,牛、马、人住,卫生脏乱,影响健康。”对于曾经的,碌曲县海镇镇长阿斗记忆深刻。他说,全域旅游无垃圾样板建设让彻底变了样。

  “把草原当作背景来烘托,把庄当作风景来打造,把庭院当作盆景来培育。”此后,迅速完善了硬化道路、整亮化工程,建设了史博物馆、文化广场、光纤网络、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子越来越美,来秀观光歇脚的游客也多了起来,民们也纷纷转型为旅游从业者。如今,已发展成为甘南州首个级4A级旅游景区。

唱藏歌、跳锅庄。

  甘南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多样的景观地貌、缤纷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客。但过去很长时间里,顶着“九色香巴拉”光环的甘南因为传统人畜混居的生产方式和乱堆乱放、乱倒乱扔的生活习惯,“脏乱差”的现象非常突出。

  2015年开始,甘南全州上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在这场“环境革命中,甘南州坚持以伤筋动骨之痛脱胎换骨之变、以摧枯拉朽之势凤凰涅槃之效,在描摹自然底色中提升全州的整体值。

  夏河县阿木去乎镇安果村曾是一个落后的半农半牧村庄,这几年,通过下大力气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文化广场、污水管网、体育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村内主干道和巷道亮化、硬化率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华丽蜕变”。

  “夏天欣赏花海草原,冬天与雪山牛羊为伴,安果能领略牧区的多种景观,具有发展民宿和体验式旅游的独特优势。”正如阿木去乎镇党委书记正加所言,安果发展旅游优势得天独厚,好风景也给广大农牧民带来了“好钱景”。

干净整洁的藏寨民宿。

  “以前,家里只有3间破旧的土坯房,3头牦牛也养在院子里,还有两个念书的孩子,生活很困难。”村民贡保杰布说,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在党和政府帮扶下,老院子变成了2层8间藏式家乐,旅游旺季,民宿就全部被旅游公司包下了,再加上旅游收入及帐篷城入股分红,一年下来仅旅游一项就收入近两万元,成功“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拉毛是安果帮扶干部,驻已有6个年头,亲眼见证了安果“华丽蜕变”全过程。她说,环境好了,人的精神风貌也变了,以前民对脱贫认识不足、卫生意识不强,从事生产不积极,致富意愿也不强;如今,每家每户卫生干干净净,一大早就忙碌起了农业生产,摘了“贫困”帽子,大家满满的精神头,致富意愿更强了。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