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临潭县

人人都是追梦者 个个皆是筑梦工——临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侧记

 2020/09/15/ 18:20 来源:甘南日报 记者 敏海彤

  记者 敏海彤

  连日来,临潭县中医院实践基地携手天津市东丽区医疗专家深入王旗、三岔等乡镇,开展送医上门义诊村村行活动。

  去年以来,临潭县成立实践中心,各乡镇、村纷纷建立实践所、站,穿着各色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村落和街巷。

  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成喜是县委党校副校长,擅长用临潭土话,阐释最新理论。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以来,田间地头、实践基地功能室、村镇讲堂,到处都能听到张校长通俗的宣讲。家事国事天下事,小理大理社会理,就这样变成群众听得懂,辩的明的临潭话,变成活灵活现的“身边故事”,在街坊邻里中声声入耳。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临潭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推进理论宣讲多元化传播,组织“草根宣讲”“花儿宣讲”“炕头宣讲”等百姓宣讲团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等宣讲队伍,以“群众点单、集中派单”的方式,深入基层群众、田间地头,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开展宣讲,用“小宣讲”让群众了解“大形势”,并把新思想、好政策编写成朗朗上口、易于传播的“花儿”,通过“花儿”把式的生动演绎,向广大群众及时准确传达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新思想真正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党的声音响在基层,让党的温暖热在基层。

  为进一步阐明形势、解释政策、交流经验、凝聚共识,临潭县开设以机关(事业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基层党委(总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为主讲人的专题讲堂。以微型党课形式为主,授课以现场为主、视频为辅的方式开展,以“基层一线实地讲、面对面随时讲”为宣讲模式,以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答辩式宣讲授课。各级党组织书记结合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围绕相应专题作深入研究,并以专题辅导会、说明会的形式进行授课,书记讲堂将一线变为课堂,现场变为讲台,丰富授课形式,拓宽授课渠道。

  我们都是志愿者

  近期,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孟攀峰副馆长带领工作人员,深入乡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流动展。据悉,纪念馆平均每年到各乡镇开展流动展20余次。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下乡”活动中,县书法协会、合唱团、舞蹈队的老同志编排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及现场对联撰写等一系列充满激情的节目,热情讴歌时代,博得群众阵阵掌声。无论是老干部演出团、书协成员,或者各行各业、镇街村居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

  据统计,临潭县组建了9支县级志愿服务分队、846支村级志愿服务分队、10个基地,志愿者人数达到8000余人。他们活跃在城镇和乡村,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让志愿红浸润民心

  “是他们的坚持让孩子能够平安回家,真的谢谢大家了。”7月22日,临潭县走失儿童李欣玲的母亲李春英将一面写着“服务群众,传递大爱;凝聚群众,倡树新风”的锦旗送到中心工作人员手中。

  李欣玲丢失后,中心两次主动派单,启动县乡村三级志愿者近万人参与搜寻并最终找回,印证了中心在瞬间启动“大宣传+大实践”的强大合力,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显著优势。

  而这个优势,在疫情防控期间就早已凸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动员和引导7400余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一线,主动参与防疫卡口值守、广泛普及防控知识、积极开展物资代购等志愿服务,“志愿红”成为活跃城乡的一道靓丽风景。

  如今,在全州重点工作现场观摩、2020“冶力关”杯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等节会、赛事期间,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始终,广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在现场开展了秩序维护、文明引导、环境整治、景区讲解、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临潭县奏响了以“理论政策宣讲”强化思想自觉、“书记讲堂”百姓知晓家国事、“典型引领”助推文明实践、“道德超市”引导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倡树时代新风、“最美人物”弘扬传统美德、“村庄美颜”优化人居环境、“文化惠民”提升幸福指数、“协商议事”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群防群控”推进疫情防控、“知行合一”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内外兼修”创建美丽幸福新临潭等十二项金牌活动为重点,各类实践活动贯穿点缀的文明实践交响曲,先后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多场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