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南  >  临潭县

临潭:党史学习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

 2021/10/12/ 17:19 来源:甘南日报 记者 张彩霞

  记者 张彩霞

  九月的临潭大地,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农忙景象,临潭县干部群众沐浴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春风,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助推乡村振兴开启新局。

  红色教育激发动力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临潭县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走进洮州会议纪念馆、临潭县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展厅等教育基地,瞻仰参观,缅怀革命先贤,接受思想洗礼。

  在洮州会议纪念馆,讲解员向党员讲述着不同历史时期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铭记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牢记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现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流顺镇丁家堡村老党员丁玉林参观后说。

  在羊沙镇大草滩村开展倾听身边人讲红色活动中,村专职化书记杨永胜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放在首位,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扮靓底色推动高质量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临潭县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一十百千万”文化旅游工程,全力推进“五无甘南”创建行动,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义务植树66.49万棵,完成国土绿化面积3930亩,通过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使全县人民生态意识显著增强,城乡生态面貌明显提升,重点部位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重要区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推进“全域无化肥”行动,在16个乡镇推广发放使用有机肥15060吨,有机肥使用种植面积13.2万亩,施用油渣还田、牛羊粪、沤肥等农家肥农作物种植面积14.3万亩,不断改良土壤结构,教育引导群众不断走上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力实施“全域无垃圾”整治提升行动,设立环境卫生整治红黑榜制度,对全县各乡镇、各单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周督查、月排名、季通报,促使全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常态化、精细化开展。

  同时结合“环境卫生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和“净美临潭奔小康”行动,组织11466名党员干部拆除违建乱建商铺和房屋794间,平整场地、清除杂草2.96万平方米,清理建筑垃圾1.15万吨,使全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特色产业持续发力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临潭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方针,着力培育富民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改革、提升农村组织建设能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开好局。

  强势推进“牛羊猪药菜菌”等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强镇、冷链设施、暖棚建设、高原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一大批农业重大项目,累计建成牲畜暖棚9000多座57万平方米,中药材种植面积连续五年保持在10万亩以上,建成现代设施农业温棚5座1.3万平方米,建成蔬菜保鲜库24座保鲜库容3万立方米,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1000多台套,建成高效节水、旱作农业高标准农田5万亩。

  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1家、州级2家、县级6家,实现每个主导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全县规范运营农民专业合作社658个,认定州级示范合作社15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0个,国家级示范社3个,成立湖羊、中药材等联合社11个。全县发展家庭农场400多个,创建示范性家庭农场120家。

  着力打造冶力关大景区、古战大景区为主的精品旅游路线,全县有认定挂牌农家乐500多户,从业人员达到5000余人;在冶力关大景区、古战阿子滩大景区、洮河风情线连续三年打造了花卉长廊,累计种植花卉6000多亩,集中连片种植油菜8万多亩,实现了农旅融合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